
闸阀的闸板是控制流体通断的核心部件,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、流通能力和适用场景。根据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,闸板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按闸板结构形式分类
- 平行式闸板
闸板的两侧密封面相互平行,与阀座密封面呈线接触或面接触。
- 单闸板:整体式结构,制造简单、成本低,但对阀体和闸板的加工精度要求高,易因温度变化产生卡阻。适用于中低压、常温工况,如自来水、油品输送管路。
- 双闸板:由两块可相对移动的闸板组成,中间通过弹簧支撑,能自动补偿密封面磨损,密封性能更稳定,且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较强。多用于中高压管路(如蒸汽管道)和有轻微杂质的介质。
- 楔式闸板
闸板的两侧密封面呈一定角度(通常为 5°、10° 或 20°),与阀座的楔形密封面配合,依靠楔紧力实现密封,适用于高压工况。
- 整体楔式闸板:整体锻造而成,结构刚性好,适用于高温高压管路(如过热蒸汽管道),但要求密封面加工精度高。
- 弹性楔式闸板:闸板中部设有弹性槽,受热膨胀时可微量变形,避免卡阻,同时增强密封性能。广泛应用于石油、化工等温差较大的场合。
- 刚性楔式双闸板:由两块刚性闸板通过铰链连接,兼具楔式密封和双闸板的补偿能力,适用于中高压、含少量颗粒的介质。
二、按闸板运动方式分类
- 明杆闸阀的闸板
闸板与阀杆通过螺母连接,阀杆升降时直接带动闸板上下运动,阀杆外露部分的螺纹可直观显示阀门开度。因闸板运动轨迹稳定,适用于大口径、需频繁操作的场景(如自来水总管)。
- 暗杆闸阀的闸板
阀杆与闸板采用内螺纹连接,阀杆旋转时带动闸板升降,阀杆本身不做轴向移动,整体结构紧凑。但闸板位置无法直观判断,多用于空间受限或埋地管道(如市政污水管)。
三、特殊类型闸板
- 镶圈闸板
在闸板密封面镶嵌硬质合金、铜合金等耐磨耐腐蚀材料,适用于输送含颗粒、高粘度或腐蚀性介质(如泥浆、酸碱溶液),延长阀门使用寿命。
- 导流孔闸板
闸板中部设有通孔,全开时通孔与管道内径一致,减少流阻和介质冲刷,适用于需要严格控制压降的管路(如高压天然气输送管道)。
不同类型的闸板各有优劣,选型时需结合介质特性(腐蚀性、含颗粒量)、工况参数(压力、温度)及操作需求(启闭频率、空间限制)综合判断,以确保阀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。